香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香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截至2024年7月底,香港有约1.1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总额,离岸市场全球第一;而在本年一月至七月,处理全球约80%的离岸人民币结算。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2023年十二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清算中的使用比例达到4.14%,与2021同期比较,上升约一点四个百分点,目前已经是第四大支付结算货币。至今年七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达4.74%,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证监)于本年四月宣布推动拓展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措施,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交易所买卖基金的合资格产品范围、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沪深港通」,及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等。这些措施增加具吸引力的产品,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机会。
香港交易所于上星期迎来中证监的宣布后第一家内地行业龙头企业上市,集资额是本年迄今最高,相信可以鼓励更多内地行业龙头企业来港上市,中长期有助扩大「南向通」的范围。另扩展「沪深港通」ETF范围已于七月二十二日生效。两地监管机构将继续共同推动其他措施尽早实施。
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一直增量扩容,除「沪深港通」、还有「债券通」、「跨境理财通」、「互换通」等,进一步肯定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重要角色。
本年一月至八月,「沪深港通」北向和南向交易的平均每日交易额分别达1,226亿元人民币及357亿港元,分别占内地和香港市场成交百分之七点七和百分之十六点七。
「债券通」进一步优化了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之间的联系。本年一月至七月,「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额达447亿元人民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8 700万人口对财富管理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跨境理财通」的增量扩容,有助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截至今年七月底,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已超过12万人,资金跨境汇划金额超过830亿元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于今年五月宣布一系列措施优化「互换通」机制安排,当中包括丰富产品类型,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与国际主流交易品种接轨。
中国人民银行又于七月公布,支持境外投资者使用通过「债券通」北向通持有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业务的履约抵押品,有助于发挥「债券通」和「互换通」之间的联动和协同效应,令互联互通业务更加活跃。
继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透过香港的融资平台发行人民币债券,广东省人民政府也在今年九月初第一次在香港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募集资金分别用于广州市南沙区项目、珠三角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绿色项目,充分发挥香港连接国际资金和内地优质项目融资需要的桥梁作用,并鼓励内地企业和机构参与香港债券市场,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国家财政部今年会在香港分六期发行合共550亿元人民币国债,是连续16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充分展示国家支持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作用,有助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汇聚香港。事实上,去年在香港发行或安排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总额接近5,000亿港元,按年上升接近九成。
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方面,香港金融管理局今年五月宣布与中国人民银行就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的合作取得进一步成果,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试点范围,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和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并透过「转数快」增值,以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和用户体验。四家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及17家本地零售银行将参与计划并提供服务。
另外,八达通卡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已合作在罗湖设置自助发卡机,以便香港居民使用八达通流动应用程式购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中国银行(香港)亦推出数字人民币服务,便利内地旅客在香港的零售商户以数字人民币作支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